6。称量:
①电子天平托盘中心处放上配料瓶子,去皮归零,先称小料;(原因很简单,天平载重越沉,灵敏度越低。小料量小影响大,必须先来)
②去皮归零,称量100的“主份”;
③去皮归零,称量阻燃剂等;(如配方中有的话)
④去皮归零,通过专用小漏斗倒加物理发泡剂,千万注意:大约还有7-8克差数时丢开漏斗,取长嘴胶头滴管从发泡剂瓶中直接吸取141B等发泡剂捏挤注入配料瓶中(可事先在发泡剂瓶中多吸捏几下,把吸管降降温就不会“不捏自流”了,另外,尽量把发泡剂瓶口靠近组合料瓶口)
⑤盖拧上瓶盖,上下用力震荡摇匀组合料。
提醒:设计配单时一定要事先考虑组合料瓶子最终“空余空间”,要是满满一瓶料子神仙都摇不匀的。
好习惯:每加完一种原料,立即在“配单”上画掉。
称量过程中,随手擦净各用过的试样瓶口。
七、[常规保温、填充料发泡]
1。建议: 如果条件允许,实验室尽量装空调控制室温(一般25℃),无法控温的尽量把实验安排在气温变化较小的时段(下午等),或更贴近配好的组合料使用现场温控状态,多数情况下,实验室装上吊顶情况就好得多。 如涉及到“对比实验”,尽量在较短时间内按同一操作步骤执行“连续”发泡。
2。发泡前准备工作:
将发泡杯清理干净(用裁纸刀刮净发泡杯内壁,用螺丝刀刮松杯底,再用旧报纸窝成团拧擦杯内除去毛渣渣,特别是杯口处,要平整)
打开“清洁罐”铁盖,地上摊开一张旧报纸,放上已撑开的塑料袋、细木棒、秒表、螺丝刀、电钻搅拌器 (前面这六样东西在“触手可及”的范围内,小心:塑料袋要双手抖开,别用嘴去吹开,一点点口水星子就会造成发泡体表面有不小的“白斑”)
3、白料称量: 发泡杯放在砝码天平上,调平,加上预计白料的重量砝码,向杯中倾倒白料,直至天平平衡。(可用另一空闲手指点压天平判断是否快到“目标重量”),用温度计测料温。
4、加黑料: 黑料测温,天平加上预设黑料的砝码重量,向杯中倾倒黑料,直至平衡。(空闲手中抓片软纸,手指点压天平预先判断“终点距离”,加倒黑料过程尽量快速完成),随手用软纸擦抹黑料瓶口一下放下,空出两手,左手端发泡杯蹲下。
5、发泡控制: 右手手握搅拌器放进发泡杯,左手按启秒表后迅速缩回捉稳发泡杯,右手食指同时扣紧电钻开关开始搅拌。(由于黑料密度大沉在杯底,发泡杯壁上刚开始溅上的多是白料)左右手配合快速变换杯子倾斜角度和搅拌头深浅进退-----使杯壁上的溅料也被搅入“大部队”。
同时不时瞟一眼秒表是否走至“搅拌时间”, 到点后, 右手将搅拌头刚刚好提离液面并松开食指, 利用电钻惯力空转1秒, 放下杯子, 搅拌头浸入清洁罐不再理会,盯紧发泡液面.
测“乳白时间”后,左手拉塑料袋一耳,右手端发泡杯将发泡料倒进塑料袋(别倒得太“完”,留一些); 放下杯子,抓起小木棒穿过第一袋耳,再拉第二袋耳穿在棒子上,找平,将塑料袋提离地面; 拿螺丝刀测拉丝时间;测不粘手时间。然后将木棒插到墙上小孔中,让泡沫体自己“熟化”去。
6、善后处理: 发泡完毕后 将搅拌器晃荡几下后提离清洁剂液面,开动搅拌甩干搅拌头(5秒足够),捡起发泡杯等物。盖好黑白料瓶等等
注意及说明:这个实验方法步骤是针对自由泡密度小于40kg/m3、乳白时间6秒以上的保温、填充料的
初学者可以一开始拿水来发泡搅拌实战演习,最好玩顺了再去执行发泡
八、[高密度试验]
密度〉40kg/m3的正常步骤同“七”,只是搅拌时间适当延长至8-10秒,另外,搅拌结束倒完发泡料后杯子要“躺下”放,并在测完不粘手时间后尽快挑出杯中残留泡体(硬了之后不好清理),塑料袋中的泡体要趁热切割开
九、[快料试验]
不粘手时间在40秒之内的执行如下细节:搅拌3秒,黑白料各40-50g(多了搅拌不及),搅拌后快速移走搅拌头,发泡料就在杯子里自由上长直至结束。
十、[密度测量]
基本执行“排水法”就可以:切割一块芯部的泡体(矮圆柱形,大约100-200cm3),先称重G,塑料量杯装约300ml水,放电子天平上去皮置零,用刀片插住泡体将它按浸在水中(完全浸下去又不能压到杯底),读取电子天平显数V,G/V就是泡体芯密度值。
如果泡体是开孔型的,就只能练刀功:将泡体切割成方形体,称重、量尺寸算体积.
十一、[泡体基本判断、抗低温收缩性判断]
发泡15min后去捏发泡体边角,看粉脆情况。
倒进塑料袋中的发泡体平挂30min内如果没有异常(外表水平方向有收缩褶皱纹的肯定不过关,上下垂直方向有收缩纹的也危险),就将它放空调房去吹凉风(20℃以下,气温低时就在外边放)一天,杯中的残留泡体同样“存放以观后效”。 泡体可以切成规则方形量好尺寸丢冰柜里深冷24hr,看尺寸变化情况。特别是杯中残留物,如果它都没有收缩变化,基本上算是成功了。
补充:如果刚开始做实验,黑料倒加把控不准,可以动用一次性小杯周转:比如要加80g黑料,那就在周转杯中预称83-85g,再用周转杯向发泡杯中倾倒黑料————大不了就是多倒区区几克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