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海绵发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因素:
温度控制
在冬季,由于气温下降,海绵生产需要特别注意温度控制。特别是对于低密度海绵,冬季发泡时会出现整体反应速度下降,产品撕裂强度降低,顶部摆痕加深,底部出现压缩线白筋,有时发泡泡顶有小裂口。
对于有甲烷的混合料,加温一般不超过38摄氏度,因为甲烷沸点大约为40摄氏度。冬季小料的加温,考虑到途经热量损失,小料温度通常比大料温度高1~2摄氏度。
原料温度调整
企业生产时PPG、POP、TDI等大料组份都会控制温度,而对于胺、锡、硅油、水小料组份,冬季发泡时需要特别注意温度控制。例如,江苏浙江海绵厂在冬季可能只升温胺锡组份,而江苏淮安的海绵厂则会把所有小料加温,甚至使用机头用电热带加温。
发泡工艺
高活性聚醚和其他助剂需要预先常温混合均匀,然后倒入IPDI搅拌6-15秒均匀后倒入预先预热的发泡箱内,最好是采用不低于30°C烘箱保温并发泡,20-30分钟后将块泡推出并经室温熟化24小时即可切割。
抗黄变性能
脂肪族异氰酸酯发泡的技术难点在于其活性偏低,发泡过程比较难控制,操作范围或者叫做宽容度很窄,难以做出符合要求的软质泡沫。尽管如此,这类泡沫的黄变速度很低,好像给人们的感觉似乎不变黄。
综上所述,冬季海绵发泡需要综合考虑温度、原料、发泡工艺和抗黄变性能等多个因素,以确保生产出的海绵具有良好的物性和稳定性。